logo
  • 首      页
  • 公司简介
  • 苏富比(北京)
  • 香港蘇富比艺术空间
  • 亚洲拍卖及展售会
  • 视频资讯
  • 竞拍须知
  • 征集邀请
  • 联系我们

香港蘇富比2010年秋季拍卖会
隆重呈献特别展览会「世纪藏臻」

绽放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大师风采

图上:常玉《五祼体》(1950年;油彩画板;高120厘米,阔171.5厘米)

─ 展出逾20帧珍贵画作 ─

2010年10月2至7日 | 上午10时至下午6时30分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展览厅3

香港2010年8月香港蘇富比将于10月2至7日苏富比2010年秋季拍卖会期间举行『世纪藏臻』展览会,一连五日展出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大师的杰作,展品均为世界各地私人收藏家之臻藏。展览极富教育意义及启发性,带领艺术及历史爱好者重返过去,置身于中国艺术发展的关键年代。二十世纪初国际时局动荡,幸而许多大师作品仍被收藏家细心保存,这次苏富比能够呈献此批珍品,须感谢有远见居功厥伟的收藏群,他们借出的藏品丰富,品味精辟,广为世界所乐道。

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我们十分荣幸,于秋季拍卖期间举行『世纪藏臻』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大师作品展览会;此为香港蘇富比首次向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巨匠致敬之展览。本人特别对借出私人珍藏之所有收藏家致万分谢意,我深信他们的热情和珍藏,定能打动资深和新进之艺术收藏家和爱好者。」

苏富比二十世纪中国艺术部主管陈秀玉强调展览的文化深意:「这次展览一定会让中国社会及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大开眼界,期望能透过是次展览令世界更认识这群二十世纪中国艺术的倡导者。我们很高兴能够与大众分享这批反映了二十世纪早期中国文化及社会所经历转折之重要画作,没有这群艺术大师的革命与前瞻精神,中国现代艺术无法有今天的成就。」

展览焦点
中国艺术家于二十世纪初至欧洲和日本留学,浸淫于异国文化,从而启发他们创作这批珍贵画作。来自外国的影响加上传统中国美学的熏陶,令这批艺术大师创作出令人振奋的新派画风。

是次展览搜集由常玉、徐悲鸿、林风眠、关良、赵春翔以至朱沅芷等等大师的手笔,每帧均匠心独运,融汇中西合璧的精神,并展现各主要艺术风潮,大师作品齐聚一炉,为难得一见之展览。

常玉(1901-1966年)
《五裸体》;1950年
油彩画板
高120厘米,阔171.5厘米 常玉于1921年移居巴黎,其艺术风格独特,曾因此广备推崇,亦经历过寂寂无闻、一贫如洗的苦况。常氏仍不断试验新的艺术形式,其作品富官能刺激,《五裸体》为代表作之一。画中女像线条简洁,形态丰满,带有马蒂斯(Henri Matisse)的风格。常氏大胆呈现五名裸体女模,不加修饰,令当时保守的中国人社会哗然。右下方的猫儿躺在地上嬉戏,与笔触大胆的美女所表现的一派不经意相映成趣。
关良(1900-1987年)
《石门》;1950年
油画画布
高135.5 厘米,阔134厘米
关良的作品贯彻东、西方美学。关氏曾留学东京,于1922年回国在上海教授艺术,并专注创作,名声籍甚。
关氏的作品多描绘京剧人物,《石门》为其笔下罕有的风景画佳作。关氏尝试运用西方的材料、形态及技巧,于画中描绘传统的中国山水景致,同时运用野兽派生动的色彩配搭。
赵春翔 (1910-1991年)
《玫瑰风暴》1962年
油画画布
高142厘米,阔158.3厘米
赵春翔一生致力创造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现代画风。其游走台湾、西班牙和纽约,期间于六十年代接触抽象表现主义。 
赵氏于《玫瑰风暴》成功运用了帕洛克(Jackson Pollock)常用的技巧,笔触经过精心布局,却予人随意奔放之感。画中的圆形为赵氏常用的主题标记,其笔触重迭,风格源于中国书法。
朱德群 (1920年生)
《雪景——冬之回忆》;1987-1990年
油画画布
高130.2厘米,阔195.5厘米
朱德群于1955年抵达巴黎,其抽象画风亦随之萌芽。朱氏热爱中国诗歌,于当地受启发并创出具音律节奏的抽象缯画。
1985年,朱氏乘火车途经瑞士阿尔卑斯山脉,惊叹其雄伟,继而创作《雪景——冬之回忆》。朱氏以中国书画笔法作其背景,与前景的现代抽象风格水雨交融,表现出大自然万籁俱寂的永恒,以及人类短促、澎湃的情感。
朱沅芷(1906-1963年)
《我的母亲在何处》;1926-1927年
油画画布
高51.1厘米,阔 40.6厘米
此作创作于朱沅芷旧金山时期初期,当时的他深受共色主义所影响,并将此理论深化,提出自我立论。《我的母亲在何处》的前景为作者的自画像,画中人泪流满面,画家的乡愁与对未来的不安感表露无疑。
林风眠(1900-1991年)
《京剧人物:杨家女将──穆桂英挂帅》
1960年代
油画画布
高51厘米,阔40.5厘米
林风眠自幼学习传统水墨画,于二十岁前往巴黎艺术学院(Paris Art Academy)求学,期间深受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及北欧表现主义熏陶。
林氏热爱京剧传统文化,期望将之表现于现代油画之中。《京剧人物》风格独特,画中人物的形象活灵活现,声色传神,于平面空间展现出不同的几何角度,甚有意趣。
郭柏川(1901-1974年)
《紫禁城》;1946年
油画画布
高73厘米,阔91厘米
郭柏川生于台湾,于二十六岁前往日本学艺,并于1930年代到国立北平师范大学(National Peking Art School)执教。
画中的红色炽热激昂,绿色苍翠生动,同时表现了紫禁城的权力以及柔和一面,反映作者对北京及其丰富历史的钟爱,却同时散发着浓厚的民族自尊与荣誉。
徐悲鸿(1895-1953年)
《蒋碧微画像》; 1925年
油画画布
高62.4厘米,阔76.1厘米
徐悲鸿深信现代艺术之道,在于透过观察日常生活的细节,在作品之中强调现实。
蒋碧微为徐氏的初恋情人及妻子,其后徐氏为事业远赴日本、法国及柏林,两人最终仳离。由画中人两颊嫣红尤胜蔷薇,以至木桌上的倒影,可见徐氏将现实中的每项细节一一呈现于这幅动人之作。

* 估价不包括买家佣金

图片备索 新闻稿可于sothebys.com 下载